明日观点 | 公益道路上不可或缺的体、用、术
Post by 2017-10-27
(一) 无用的勤奋 在许多人的高中记忆里,都往往存在这么一个同学的形象:她的学习非常认真努力。课上、课间、深夜、清晨……她不是在背英语单词,就是在演算数学题。午餐时间、晚自习之前、周末……食堂、教室、操场……她永远都在伏案学习。每一堂课后,她在缠着老师问问题,并在老师讲解后露出恍然大悟的神态。倘若翻开她的小本本,笔记永远都是密密麻麻,蝇头小字整整齐齐。她不辞辛苦,不厌麻烦地完成了一本又一本习题集。他们给班上的“一般同学”带来的心理压力是巨大的,每个人自觉不自觉地都尝试过向他们学习——但无一能够坚持。后来也发现没必要向他们那样坚持,这是后话了。 记得在高考前夜,我的一个同学还在伏案做题。因为老师已经让我们放松备考了,我不由得好奇问他:为啥还不休息呢?他头也不回地说,还有好几本没做完呢。我无言以对。虽然内心觉得不对,但也只能默默不语。我过了一遍手画的知识点逻辑线路图,翻阅了一遍错题集上我最容易跳的坑,然后默默去睡觉了。
当然,结果不用怀疑,我上了清华,他上了师范。
大一暑假,因为搬家,我回到老家,得把高中的课本和习题收拾起来。等到收拾完毕,我大吃一惊:原来高中的课本那么少?高中三年、五门课全部30本课本摞在一起,体积还比不上大学一门课、一学期的参考书目。这就是说,就算高中课本的内容比大学艰深(这不太可能),其三年五门课的技术含量,还不如大一的一学期一门课。
更不用说大二、大三……硕士、博士,其知识密度和难度恐怕呈指数上升。
这么想来,高中知识其实真的很简单。可是为什么在某些人眼中那么困难呢?
因为他们的思考方式不同。在某些人眼里,高中的知识是许许多多的知识点、公式、单词,以及各种变形和陷阱,其表现形式是成千上万的模考卷、辅导手册和习题册。每一本都需要从第一页做到最后一页。每一个知识点都需要背诵和记忆。每一个容易错的地方都需要重点强调。笔记记了一大本,红蓝钢笔画得花花绿绿,到最后还是左支右绌、云里雾里,多走一步都不明白,多一个变形都觉得晕。
可是你如果明白了每门的大框架:物理超不出牛顿力学、能量守恒、场的理论;所有的化学反应都只是正负离子的组合。英语阅读理解就是在文中按顺序进行信息寻找……明白了这些大框架,整件事情就变得如同手上的脉络,非常清晰。清晰到你都可以看到出题人为什么要出这个题。于是只要关注一下他的一些小细节和小矫情,配合演算一下,就行了。
(二)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说了这么多,我无非在说,这个世界,所有的理论体系,都是由一些非常基本的原理作为基础的。就比如说,古希腊的欧几里得创建几何学,开宗名义就是简洁、清楚的五大公理:两点之间一条直线、直线可无限延伸、一点一线可以做圆、直角相等、平行公理。并在这五大不证自明的公理之上,用严密的逻辑和推论构建出一整套平面几何科学,建设了希腊罗马的神庙和水渠。
再比如说,六十多年来,计算机科学家从“晶体管不亮表示0,亮表示1”这样一个简单、底层的规则开始,一步步、一层层地发展出了打败人类的阿尔法狗。美国《独立宣言》开宗名义:“我们认为如下这些真理是不证自明的:人人生而平等,造物者赋予人们若干不可剥夺让渡的权利,其中包括生命的权利、自由的权利和追求幸福的权利。”为一个强大国家的法律体系奠基。
从另外一个方向说,人类的进步也是从现象的分析进化到对基础理论的理解。好比说,中世界的炼金术士们不懂化学。无论他们做了多少的试验,最终他们也无法炼出金子。可是等化学学科渐渐丰满,HCl和NaOH的反应渐渐普及。人类才能开采和分离石油,建立各种化工厂,组合出各种各样稀奇古怪的材料:塑料,铝器,汽油、柴油等等。
而化学渐渐的也有瓶颈。等门捷列夫排出化学元素表,人类才看清楚 “更深”一层的规律。于是才有了原子核的发现,有了核能和原子弹。2007年日本科学家第一次用激光照射纯汞,剥掉了一个中子,获得了金原子。
但是,原子物理仍不是最终极的科学。在原子之下,还有夸克。如果能了解夸克的奥秘,就能象《三体》小说一样,制造出无敌的、依靠强相互作用力的战舰“水滴”。
而夸克也不是最终的粒子,但是夸克之下的微观世界,粒子和波奇妙地合二为一。量子世界展现了种种魔术般的,以概率描写的性质。对这些性质的描述从根本上改变人类对物质结构及其相互作用的理解。除透过广义相对论描写的引力外,迄今所有宏观世界的现象均可以在量子力学的框架内描述(量子场论)。但是更棒的是,本着对这些基本性质的了解,中国已经可以发明量子通信,也许有朝一日能帮助我们发明跨光年的实时通讯。
基本原理:霍金寻找的“万物理论”,爱因斯坦生前试图解开的“统一场理论”,《星际穿越》里面牛皮哄哄的重力方程式……都属于这样一些基本原理。人类永远在寻求理解更低一层的结构,更低一层的规则,因为对更为基础性规律的理解,可以帮助我们更好的描述这个世界,发展新的应用,发明新的机器,发挥无以伦比的力量。
我不知道上面是否帮你认识到了基础理论的重要性。直立人(我们)从动物一步步演化、一步步打怪升级,靠的是一点点、一层层,不断地揭开更为深层的规律。如果我们的先祖只是努力追逐一堆又一堆雷电产生的山火,而不去研究火的根本规律,我们估计现在还是黑猩猩。在走出非洲之后,被我们灭族的尼安德人比我们强壮,能使用工具也能使用火,但是最终被灭族,原因使他们没有从战斗中总结出策略。
很可惜的是,几万年以后,文明的现代社会还有很多人没有得到教训。就象那些深陷题海战术的高考学子们,他们看似很努力,可成绩始终上不去。因为他们只是忙碌于很表层的东西,从没有去研究潜在的原理。而真正的学霸,不怎么做题,但做一道题,能分析出一篇东西来。
基础的理论很重要。从一些更基本的规则,可以推出上一层的规则。这样不仅把现象把握得更好、更快捷,而且可以算出别人看不见的东西。现代社会已经非常复杂,任何一个现象往往背后有很多层的原因。你的分析能力越强,切到的规律越基础,你就对事物的发展变化越有把握。
基础理论就是体。在基本原理之上,把它进行的实际应用,就是“用”。在我们的世俗世界中,懂得基础原理很重要,但只懂得基础原理却不能发财。例如,精通化学原理能成为科学院院士,可是真正发财的,是利用这些原理发明了去屑洗发精的人。这些知识、能力、才华都远远不如院士的人,因为既能理解头皮屑的痛苦又能理解化学原理,所以发财。这并不容易。我们很早就发现了核聚变的原理,可是,“可控”核聚变却永远都有五十年的距离。今后,在可控核聚变这个“用”上取得突破的人和组织,必将成为人类历史上和发现核聚变原理的科学家同样重要的功臣。
话说到这里,体和用经常被人搞错。清末洋务派的口号: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刚好搞反。这恐怕是我国百年羞辱的重要原因之一。
不解释。
那么,“术”呢?术是末端的东西,比如说,洗发精用什么样的瓶子更能吸引顾客的购买。公益海报要怎么配色更能吸引读者的注意力。微博要怎么发才能有技巧地勾起大V的转发。“术”基本上是没有理论体系的,但是很棒的技巧,能帮助我们的劳动成果发明最大的价值。
(四)公益部门的体、用、术
我整整写了三千个字,来铺垫一个简单的道理。一个事情要想成功,体、用、术缺一不可。公益事业毫不例外。
首先,你要有正确的基础知识。公益这个部门的工作,比起一般拿钱干活的工作来,乃至比起一般的商业创业来,实际难度极高,需要我们的从业人员对心理学、社会发展理论、经济学、金融学,乃至政治人文、宏观环境有相当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还有,因为对待的是弱势群体,对从业人员的道德要求较高。这些都要求从业人员,即我们常说的,“三观要正”。对公益事业在现代社会中位置的理解,对公益部门运行的原理,对个人做公益的原因,对未来的期望值,要有清晰、正确的认识,不然害人害己。如果有些根深蒂固的错误理念,你得把它彻底倒空。有的时候,需要把从小到大学的东西、观念,全部吐出来。重新树立三观。
“人从出生到他变成成年的时候,被灌满了各种谎言,到了成年的第一件事是呕吐,把这些谎言吐出来,自己思考认识一个真实的世界。”
罗曼•罗兰的《约翰•克利斯朵夫》
其次,你得具有把正确的原理和三观转为高效工作的能力。比如,如何分析受助群体需求,设计公益项目;如何开发公益产品。如何发扬人心中的善,让捐赠人和受助人同时进步。如何设计一个体系,提高物资捐赠的效率。用什么方法解决教育不公平的问题。怎么跟各个利益相关者紧密联系,共同发力。怎么进行资源和利益的分配……说起来,也是一篇鸿篇巨著。
第三,术也很重要。一幅漂亮的公益海报,字体是几号,颜色怎么配。接受捐款使用微信支付还是支付宝。跟基金会报预算怎么报刚好合适。如果是公众筹款,那个标题该怎么写容易爆款。分档捐赠设计是捐29 还是让捐赠人自己输更能扩大收益……这些无数、零散、穿插不起来的小技巧,尽管对提高理论修养没用,可是点点滴滴,日积月累对我们日常工作的帮助,是实实在在的。
我们的问题是,中国的公益部门,我这五年观察下来,在体、用、术上是全盘混乱,全面错误的。对一些根本性的问题,要么没有基础理论,要么片面引进西方的观点,甚至是片面的西方观点,要么出现了严重、根本性的方向性错误(比如某大佬否定人有利他的需求)。这些根子上的混乱经常被大资本有意无意推波助澜,从而愈演愈烈。
在这样混乱的、不正的基础理论上,自然长不出健壮的“用”来。这就是大家看到的优秀项目缺乏、优秀人才流失、受助对象满意度欠佳、打着公益旗号的骗局横生、捐赠人的信任降到冰点。(可笑的例证是,一个现代社会最应掌握道德高地的公益部门,在中国竟然要全体依靠一个私人企业的背书来获得公信力。但更可悲的是,整个公益部门,上上下下,竟然没有什么人觉得不对。)
公益部门这两年的“术”倒是进步不少,从活动到产品的创新创意层出不穷,公益海报也益发美轮美奂。但是平均水平只要拿出公益部门一比,仍然和这个社会的普遍标准差着一大截。比如说,我们的财务管理,都不知道有多少用上了哪怕金蝶软件。又有多少机构建立了基本的人事管理和激励体制。况且,在“术”上的100%努力,正如那位努力的学子一样,不一定能换来20%的成绩提高。即便人人都像罗尔一样煽情,从公益部门整体来看,其效果都不是正数。
实际上,中国公益部门的问题之大,让人想批评都无从说起。我们小伙伴老是催着我写观察,我愣是不知道从哪里开始写起。深思熟虑之下,理事长下定决心,立志从底层开始,尝试构建一个正确的体系。因为如果这个行业还有未来(它一定有未来),目前公益部门的理论范式需要彻底重建(一定会彻底重建)。看准这个趋势的年青人,会在这个行业中为祖国的现代化进程发挥重要的作用。更会为人类的整体进步、尤其是第三世界国家的发展贡献中国的经验和智慧,丰富和补充之前基于西方国家经验的理论体系。
这个过程,欢迎加入,我们共同见证。
(未完待续)
明日公益理事长 一朵内心冷静、外在热情的奇葩。 不热,不能选择在慈善事业上投入如此之大的精力;不冷,不足以穿过天朝舞台上的各种荒诞,看到背后社会变化的逻辑和力量。但是,据说格物致知的感觉是清澈、但痛苦的。不能写、不敢写、没法写是常态。但是,在同明日团队严格隔离的前提下,他同意,在严格限制字数、话题、价值观的情况下,发表一些个人意见。无关对错,但多半会有争议。 P.S.理事长观点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机构使命、战略及日常运行无关。
明日荐读 | 做公益就是要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Post by 2017-10-16
理事长荐读(一)
丁立:公益行业发展的中间之道、志愿之道、“三民”之道 点击可欣赏全文
推荐缘由:
我国仍然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贫穷、饥饿的记忆仍然鲜活地存在许多人、尤其是老一辈的记忆中,一线城市光鲜的玻璃幕墙和咖啡背后,“中产阶级”的生活并不稳固。创造个人财富、积累金钱和名望、为自己和家人跨入更高的社会“阶层”……统而言之,自己吃好喝好玩好,加上有点小“成功”,仍然是这个社会的主流价值观和绝大多数人的潜意识。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为他人谋福利、为弱势群体发声、为改变未来和命运做准备……继而张扬人的善意,管理人性之恶。这些公益部门赖以生存,也习以为常的核心理念,纵然寓意深远,却因曲高和寡,处于社会中极为边缘的位置。
我国处于萌芽期的公益部门不可避免地受到主流价值观的影响。我们这些有幸、或者不幸选择了广义上的公益作为事业的人,虽为理想所激励,却也日日受到冲击。一些因为历史原因对行业影响深远的前辈人士,也许也受历史包袱和短期情况所累,虽然好心,但一些观点未免为行业的长期发展投下长长的阴影。国际上新鲜的观点,并未为人深刻理解,却在似是而非中广为传诵。不少公益人也许有点淡忘了自己的初心。
在这样的背景下,丁主任的这篇文章无疑是一缕清风。不仅立意纯正,更是条分缕析,将各种观念的来由和背景一一梳理清楚,以帮助从业人士重新理解公益的本质和根本推动力。通过回顾历史,我们往往更能看清未来。这恰如在沙漠中的军队,通过分析自己的足迹,更能导向绿洲。“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并非一句空话。当然,这股清风会更为令人舒畅,如果将文中的一些硬广变得更软的话。
理事长荐读(二)
房晟陶:公益职业人长什么样?这很重要! 点击可欣赏全文
推荐缘由:
熟悉明日公益招聘流程的人都知道,“你为什么要做公益?” “你为什么认为自己有能力做公益?” 是我们要求申请加入明日公益团队,或者申请成为明日伙伴候选人的公益同仁回答的问题。通过分析这些答案,以及之后在访谈中搜集的信息,我们会对一个宣称要做公益的陌生人做一个初步的判断。有一些伙伴,我们会直接告诉ta,做公益也许不是ta人生最好的选择。为了自己的人生、为了家庭、乃至为了这个社会,请不要做公益。
这听上去非常傲慢。但我们通过实践知道,公益部门并非一个普通的行业,公益部门的工作和企业、政府等工作的哲学、价值观和工作性质截然不同,从事这样的工作往往需要一些非常特殊的性格、乃至机缘——很多这样的性格在童年即会养成,到成年后已很难改变。在一些选择公益作为事业,并乐在其中且卓有成效的人身上,我们能看到这样的特殊性质,但只是我们的感觉。房老师此文更是以一个人力资源专家的视角,将我们的感性认识理性化、抽象化,更能帮助各位公益组织的领导人参考。也帮助我们参考。也帮助你判断,是否适合跳进公益这个部门?
公益部门有两种人:一种是把公益作为事业的人,另外一种是在一家公益组织打工的人。纯粹作为工作来说,公益是一份性价比极低的工作:幸苦、繁忙、经常加班,谈不上社会地位和掌控权力,薪资待遇和职业发展却远远不如。坚持在此的人,必然有ta特殊的基因,可以享受这一切。感谢房老师,以清华特有的严谨求实的精神,在这个领域破冰。
明日公益理事长
一朵内心冷静、外在热情的奇葩。
不热,不能选择在慈善事业上投入如此之大的精力;不冷,不足以穿过天朝舞台上的各种荒诞,看到背后社会变化的逻辑和力量。但是,据说格物致知的感觉是清澈、但痛苦的。不能写、不敢写、没法写是常态。但是,在同明日团队严格隔离的前提下,他同意,在严格限制字数、话题、价值观的情况下,发表一些个人意见。无关对错,但多半会有争议。
P.S.理事长荐读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机构使命、战略及日常运行无关。
理事长观察 | 我们能从“小朋友”画廊筹款事件中学到什么
Post by 2017-09-05
同一个世界,从不同的角度看过去,一般有不同的颜色。这次“小朋友”画廊筹款事件本来非常成功,但是观者的角度不同,看到的故事也非常的不一样,很正常。我倒觉得,与其把自己不自觉的带入其中一方:假模假样地质疑也好,义愤填膺地辟谣也好,或羡慕嫉妒恨的围观也好,还不如透过这场成功的慈善募捐活动,来窥中国社会的一斑。
“小朋友”画廊微信页面
[制造流行]
我们首先看到的,应该是少数KOL(关键意见领袖)利用互联网工具形成的强大影响力。我们这些普通人,在同一首歌、同一场戏、同一个颜色同一个主义塑造的同质化社会生活的时间太久,已经早已习惯由“上面”来安排生活,甚至安排娱乐,所以对于精心构建的流行,几乎毫无抵抗力。任何一个事件的营销,一旦突破了某个数量上的临界点,就会进入“因为大家都关注,所以我关注”的自我实现状态,而迅速成为刷屏事件。自闭症儿童的电子画销售也不脱离这个规律。
在过去,要达到这样的临界点成本很高:层层开会,三讲五学习;或在中央级媒体反复铺陈,或要明星加持,产品爆款。而现在,把握了规律的KOL们往往可利用现有的粉丝,在短时间内超越惊涛骇浪所需要的临界状态。WABC的电子画刷屏,据说也是率先在KOL集聚的广告圈子里发酵,然后一发冲天。
问题是,流行制造几乎是一个纯技术问题。话题本身是否具备进步意义、是否能关注弱者、甚至是否真实等并不重要。这一次的“刷屏”成功,与其说是大量用户感觉到WABC的项目有多么优质,还不如说他们被朋友圈裹挟,奋不顾身地加入了一场自我创造的高潮。我们应该感谢这次刷屏的至少是我们所了解的真实公益项目,WABC机构也是一个令人尊敬的机构。但其实,话题本身是资助自闭症儿童的公益项目,还是罗尔的“骗局”,并不自动决定关注度的。一个好的事情,断然不会因为它是好事而自然传播;而一个骗局,却往往因为精心策划而影响深远。
上了年纪的同学都会记得著名的燕舞录音机广告。这个广告基本毫无内容、也无故事和设计,只是简单重复“燕舞,燕舞,一曲歌来一片情”。然而这个广告可称现代中国最为成功的广告之一,让几亿人数年后仍然记忆犹新。同样的策略也被脑白金所使用。公益其实可以采用同样的策略。
不少公益领导人理解这个理论。但是如要按照这样去执行,却总是觉得哪里不对。仿佛觉得这样降低了自己的格调,偏离了做公益的初心。不少做公益的人,潜意识里往往深具中国传统知识分子的家国情怀,把做公益当作实现人生理想、个人修行的手段。所以他们胸怀天下、忧国忧民;他们鞠躬尽瘁、舍生取义;考虑的都是现代性、包容性这些大问题;奋斗的目标也是公民社会,美好未来。公益人自带光环,让身边人动容。但是,却很难说服大量的追随者。
因为他们不懂制造流行。他们不懂、也不屑于这样的雕虫小技。但是人性不因不懂而改变。既然人人都有一颗柔软的心,正规公益领导人又不屑于去“利用”,那么正好骗子可以上场了。也许正因为这样,以“公益”两个字打头的骗局,在中国横行。善心汇、轻松筹上大把。那么,面对这样的现实和客观规律,公益领导人应该继续自重身份,埋头做事,希望清者自清;还是要放低身段,不耻下问,乃至向成功的骗局进行纯技术性学习?
[对公益的理解]
这次慈善营销以及之后的风波,还让我们看到,社会对公益慈善事业的平均理解水平,和专业人士之间,存在巨大的鸿沟。也许正是因为正规公益机构长期以来的傲骨清风,不屑放低身段去解释:这么多年过去了,大家还在以为郭美美(对了,美美早已因诈骗入狱)真的动用了红十字的善款去买包(点击查看红十字会的声明);被四月青年一煽动,还在以为李连杰贪污壹基金的善款。罗一笑事件本来不过是个人求助超出需要(实际上,给一个乞丐太多钱也会造成同样的问题),本来恰恰可以证明通过正规渠道做公益的必要性,却被扣上公益骗局的帽子,让所有正规公益机构来背锅;通过专业机构,长期、持续的扶助自闭症儿童这样的弱势群体,才能真正帮助到他们,在公益界已经是路人皆知的常识,却仍然有大量的人,认为只有把人民币直接发到受助人手里才不是诈骗。公益人所熟悉的各种现代慈善理论、社工专业的各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在大众的误解前几乎一钱不值。
我看到不少人评论说,他们花1元买画,相信的是“腾讯这么大的公司,不至于挪用善款”。仔细想想,这句话简直是对所有公益部门从业人员的讽刺。难道有公信力的不应该是WABC、爱佑基金会这样的大型优质公益机构本身?作为现代社会的三个部门之一,公益部门难道不应该自带公信力,成为政府、企业之间的中立第三方?从什么时候开始,中国公益机构开始系统性地失去了人民的信任,需要大公司、大资本加持?公益机构的各位领导人应该深深地反思。
[慈善组织的认定]
相对间接的,这次事件还让我们看到了民政部门长期作为不够,给行业带来的困境。《慈善法》详细规定了慈善机构的认定、管理、规范,规范了公开募捐的行为,规定了慈善信托等新型形式,本来应该帮助解决上面所提的公信力问题。但实际上,民政部门的执法程度差得太远。拿“慈善组织认定”这个最基础的牌照发放来说,《慈善法》已经通过一年半多了,民政部出台认定细则也已经一年,全国加在一起只认定了不到1000家,占应该认定的比例估计不超过5%。本来,如果民政部门依法对WABC进行了慈善组织认定,WABC本来可以在慈善募捐的页面当中亮出自己的慈善组织证书,来证明自己的公信力(凭我们对WABC的了解,它就是一家慈善组织)。让一家做慈善做得很好的机构拿不到慈善组织的认定,以至于影响了成功募捐活动的公信力。民政部门是否难辞其咎?
我们估计,中国大约有10万家左右本质上是慈善组织的机构。许多已经运行了十几年,做得非常好。但一年下来,全国民政部门加在一起才认定了1000家左右,大多数还是国字头的基金会。这种龟速让合法公益部门的公信力得不到政府支持。
中国有慈善传统,但客观地说,没有公益文化。关心社会,共建和谐本来是社会主义的应有之义,但上面这些基础性问题的存在却往往使得好人和坏人和骗子难以区分。这个话题说起来很长,但一个选择公益部门作为事业的人,应该认真分析这些事件,从中学习中国社会的实际情况。同一个世界,从不同的角度看过去有不同的色彩。希望你看到的是代表希望的绿。
[明日公益理事长]
一朵内心冷静、外在热情的奇葩。
不热,不能选择在慈善事业上投入如此之大的精力;不冷,不足以穿过天朝舞台上的各种荒诞,看到背后社会变化的逻辑和力量。但是,据说格物致知的感觉是清澈、但痛苦的。不能写、不敢写、没法写是常态。但是,在同明日团队严格隔离的前提下,他同意,在严格限制字数、话题、价值观的情况下,发表一些个人意见。无关对错,但多半会有争议。
P.S.理事长观察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机构使命、战略及日常运行无关。
为什么我们要组织慈善马拉松?
2017-07-07
大家知道明日公益组织了公益跑团在2016年4月参加了伦敦马拉松,而今年11月的纽约马拉松,也在我们的宣传下火热报名中,那么我们为什么如此热衷于慈善马拉松呢?
马拉松不仅仅是为了自己而跑,也可以传递更多的爱,帮助更多需要爱的人。
通过马拉松、登山、徒步、甚至一些更为吸引眼球的方式为慈善组织募款是国际上非常流行、也令人尊敬的活动。
例如,大满贯中的伦敦马拉松早就不仅是一场体育比赛,更是全球最大规模的慈善活动。每年4月,参加伦敦马拉松的跑手有90%都是为各自国家的慈善组织代言。
为伦敦马拉松慈善事业代言的哈里王子曾经发言: “多年来,通过伦敦马拉松筹集了数目可观的善款是所有人爱心奉献,同理合作的结果。所有参与者都为比赛投入最大的努力,跑者还将面临42公里195米的长跑挑战,我非常荣幸的成为伦敦马拉松赛的慈善代言人。”
伦敦马拉松比赛中曾经有女选手一边跑步一边带着呼啦圈轻松上阵,为英国全国防止虐待儿童学会(NSPCC)筹得超过2000英镑的善款。还有英国的跑友边跑马拉松边织围巾,围巾达约2.1米长,为老年痴呆症研究募款。还有自然保护主义者在跑马拉松时,全程穿着厚重的犀牛装,呼吁“拯救犀牛”。
2012年,明日公益理事长第一次参加伦敦马拉松,正好赶上著名的百万英镑捐款事件,感慨很深。点击查看当时的文章《马拉松,克莱尔之死与百万英镑》:http://blog.sina.com.cn/s/blog_6ce6e9ae010128wz.html
透过伦敦马拉松,我们可以从另一个角度解读到马拉松比赛所包含的慈善意义。不难看出马拉松不仅仅是为自己而跑,也可以传递更多的爱,帮助更多需要爱的人。
就在今年刚结束的伦敦马拉松赛道上,有三位来自中国的跑者,为明日公益代言,参加了伦敦马拉松慈善跑。
他们的振臂高呼,也为明日公益计划募集到了不少爱心善款。
而明日公益跑团的脚步,早已在国内比赛场上踏足。
图为参加北京马拉松的明日公益跑手参加慈善活动,与玉树孤儿联欢。
跑步可以不仅是运动,更是一种健康生活方式的体现,向社会展现个人价值观,展现公益精神的活动。
中国跑友逐渐走向世界,也应该将把中国的公益精神、慈善文化推向世界。
这就是我们组织慈善跑手参加六大马拉松的原因。
不仅要跑,而且要带动他人跑
不仅要带动他人跑,而且要为许多需要帮助的人发声
为公益代言,免单六大
希望你和我们一起加入公益跑的行列。为明日中国的公益领导人奔跑,
你的每一步,都踏在中国公益发展的道路上!
加入明日公益国际慈善马拉松计划
跑一条 1+1>2 的马拉松大满贯之路
和明日公益一起去跑六大马拉松,有啥好处咧?
第一,边跑边做公益,用脚步传播爱心。明日公益将授予你“明日公益跑手”的称号,协助你选择具体支持的公益项目。你将在明日公益的帮助下进行公益宣传、慈善筹款:转发朋友圈、号召朋友、商业合作伙伴、亲戚朋友了解公益、参加志愿者活动,为公益捐款。成为朋友圈中的国际爱心大使,在奔跑中为祖国的慈善事业添砖加瓦。
第二,结识正能量跑友,享受明日公益提供的各种福利:
定制有你的名字的明日公益跑服
个性号码布等比赛用品及纪念品
神秘慈善礼品
更将视情况提供志愿者、啦啦队等服务
第三,最最最最重要的是,为了奖励您爱心奉献,明日公益将给每站比赛筹款最多的跑手全部免单!
*免单金额为各站马拉松标准套餐费用(马拉松比赛报名费+一晚三星酒店住宿费)
对的,你又可以跑步,又可以宣传正能量,还可以不出一分钱!就是这么拽!就是要上天!
赶紧点击http://ff.lingxi360.com/f?fid=sMirVz6Q=ySet&utm_bccid=LXEIbVFI1KKU,成为明日公益跑者吧!
为明日中国而跑——北京马拉松呼唤你!
2015-07-23
为明日中国而跑——北京马拉松呼唤你!
在考虑参加2015北京马拉松吗?
现在,让它充满爱与正能量吧。
明日公益计划呼唤有爱心、有正能量的跑友加入公益跑手的行列!
已阅读详情的跑友可点此下载明日公益计划—北马报名包
并填写网上报名表格
成为最酷的明日公益跑手
明日公益计划已经成为2015北京马拉松官方合作伙伴,将携手2015 北京马拉松,为体育赛事和公益项目的紧密合作搭起桥梁。
您可报名成为“明日公益跑手”,为更美好的明日中国而跑。明日公益跑手不仅能够确保获得北马的参赛资格,更可以将运动所传达的精神力量融入中国公益事业,为那些不如您幸运的的弱势群体募款。
此外,您还将拥有啦啦队、志愿者及专属集结区等现场服务;同时,我们也将为您提供定制公益跑手T恤、个性号码布、公益跑纪念徽章等比赛用品及纪念品;
为公益众筹
报名参加明日公益跑团的跑友将获得上述所有服务,无需另付费用或参与抽签而争取参赛名额;
但是,ta必须开启众筹活动,发动身边的亲朋好友以及被这项事业所吸引的陌生人来为慈善筹款(最少筹集1000 元人民币)。筹款所得的全部金额将捐献给明日公益伙伴所在机构,他们覆盖了:山区孩子教育、农民工子女教育、救灾、大病救助、环境保护、罕见病救助(如自闭症、渐冻症等)、残疾救助(盲人、残疾人)等12个公益领域。
点击此处查看明日公益伙伴的详情和故事。
如何报名
请下载明日公益计划—北马报名包(包含以下全部材料)并点击此处填写网上报名表格(或扫描以下二维码)
步骤详情:
Step One: 下载并详细阅读明日公益跑手参赛手册(有大量有爱的成功案例哦!)
Step Two: 下载并详细阅读明日公益跑手协议和个人参赛声明
Step Three: 签字后随身份证复印件邮寄、传真或扫描给我们(地址在参赛手册中)
Step Four:填写网上报名表格
注意:我们在收到签字的跑手协议、个人声明、身份证复印件和电子报名表等全部材料后,才会开始处理您的报名进程
相关时间点
材料提交截止日期:2015年8月2日
跑手选拔结果通知:2015年8月7日
北京马拉松赛事举办日:2015年9月20日
筹款期:2015年8月7日至2015年10月20日(北马结束30天内截止)
让我们尽情期待北京马拉松,为明日中国而跑,为公益起跑!
更多问题请联系 marathon@chinanext.org